2008年11月26日 星期三

[電影] 第三凶間~共感覺

「第三凶間」的故事就是講述一連串的兇殺案,在每一個兇殺案的現場都遺留有一幅用紅色的符號,對於一般人而言那個符號其實就是小孩子的塗鴉或是抽象畫之類的,根本不能代表什麼意義。然而對於共感覺者而言,這幅看似塗鴉的畫卻代表著另一種意義,而這個特殊的意義將是破案的關鍵......

***************

一般人的觸覺、味覺、聽覺、視覺、嗅覺等全部都是分開的,但是這世界上存在有少部分的人這些感官感覺完全混在一起,心理學上稱呼這種症狀為「共感覺」。

共感覺的人每天早上考慮的事情不是單純的應該要吃些什麼,而是「炒麵是圓形、飯是四方形,今天想要吃三角形的東西」,味道對於他們而言是某種形狀的表徵。在一般人的眼裡可能只是一列單純的英文字母、數字或是單字,但是在共感覺者的眼裡卻可能出現一道彩虹,因為字母對於他們而言是某種顏色的表徵。

患有共感覺症狀的人在日常生活的作息其實沒有太大的影響,只是因為沒有人可以去了解他們生活中的世界(即使同為共感覺者也不太能夠溝通,因為每個人對於哪方面擁有強烈共感覺並不相同,即使在同樣方面有共感覺,也不代表可以感覺到相同的事物),所以他們很孤獨、寂寞,而人類內心最大的恐懼也是來自於長遠的孤獨!

***************

相較於故事的推理情節,「共感覺」更引起我的注意,因為這是我第一次聽到這個專有的名詞。一開始以為這只是作者隨意編寫的,剛剛上了GOOGLE搜尋,找到了四千多筆關於共感覺的資料,原來這世界上真的存在有共感覺者,人數真的不多,在成年人占的比例大概只有1%。比較讓我驚訝的是,你、我都曾經是共感覺者!資料上說共感覺症狀會出現在所有嬰兒的身上,長大之後隨著身體機能的發展與學習,感官的感覺會逐漸分離。

身為這世界上極少數的一群,無法去了解別人、更無法被人了解,那種寂寞真的可想而知,電影當中一個共感覺者說「我從很久以前就已經知道我的世界不一樣,所以我早就把我的世界當成是一座孤島」,這句話是從一個十八歲正值芳華的女孩嘴裡說出來,除了可惜之外,更同情她。最可悲的是這種症狀是一輩子的,現在走不出來、現在孤立自己,一輩子就是這樣過了!而長久的孤寂是恐怖的,這種恐怖最終帶來瘋狂,只是不知道何時會爆發!

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的人習慣用自己的角度出發看事情,而且大多數的人都以擁有大部分人的價值觀而感到安心、驕傲,更甚者以這種建立在大多數人價值觀的平台之上,去奚落那些不同於自己價值觀的人,例如七年級生常被戲稱草莓族、種族歧視、性別歧視、同性戀歧視...等。其實世界很多元,沒有任何一種聲音、生活模式、判斷標準、價值觀...應該被當作超強勢的評判基準!對於自己沒有的、別人有的,不是只在那邊高聲疾呼「尊重」別人的價值觀、生活模式,我覺得如果沒有深入、徹底,或者應該說如果沒有意願去了解別人不同於自己之處的人,根本還是以自己的價值去判斷別人,而且是用那種居高臨下的觀點。畢竟沒有了解,何來真正的尊重!

我覺得電影中的那個女孩子,如果覺得自己眼中的世界不同於他人,而覺得自己是奇怪的,倒不如反過來想,他人眼中的世界不同於自己,而他人是奇怪的!其實我覺得隨意覺得他人是奇怪的也不好,因為覺得別人奇怪的人自己通常都很奇怪!或許應該要去想想每個人的世界都不同,就算是一般人眼中的世界也多多少少不太一樣,而這一點也是身為人類最有趣的地方!說穿了,大家都有自由的去看待自己眼中的世界的權利,沒有、也不應該隨意的套用一個所謂普世價值去判斷別人,畢竟普世價值也只是少數的人所想像出來統一絕大多數人價值思想的工具!

***************

剛剛看了資料,發現有很多有名、偉大的藝術家都是共感覺者,也因為在他們的眼中如此的與眾不同,才讓這個世界充滿更多的想像與絕妙作品!

我想,或許白居易也是共感覺者,因為琵琶行中「大珠小珠落玉盤」那段形容聲音的文字,千古以來被極為推崇,有可能在白居易的耳朵裡「看」到的就是這景象!

電影預告:

不負責任推薦指數:8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