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從英國打來的長途電話,打斷了在紐約高級公寓舉辦的熱鬧午餐聚會。媽媽焦急的說,妹妹泰絲失蹤了。貝翠斯急忙跳上第一班飛機趕回倫敦,我要飛回去找妳了,我是你姊姊,一定會找到妳的,妳就要當媽媽了,只要妳平安無事,要我做什麼都可以…… 貝翠斯住進藝術家妹妹破舊的地下室住處,尋訪妹妹失蹤原因的蛛絲馬跡,但愈是瞭解妹妹失蹤前的處境,愈是心疼的發現,自己對妹妹的生活艱難竟一無所知。為什麼我這麼粗心,為什麼你早產了都沒告訴我?
貝翠斯沒找回活潑愛笑的妹妹,只心碎的等到從海德公園廢棄廁所運出的屍袋。當所有人──包括警方、貝翠斯的未婚夫,甚至她們的母親,都接受泰絲是自殺時,唯有貝翠斯堅信,妹妹的死因絕不單純。貝翠斯孤獨的踏上尋兇之路,一層層揭開自殺假象下令人不忍的事實,也一步步把自己帶入殺身的危機。
*********************
《親愛的妹妹》講述貝翠斯千里尋妹(泰絲),最終只覓得一具冰冷屍體,就在所有人都斷定泰絲是自殺的同時,唯有身為姊姊的貝翠斯不能接受這樣的判斷,於是憑藉著妹妹生前的居所、交往等蛛絲馬跡,開始獨自追查妹妹死亡的真相,以致後來讓自己也身陷危險中……。本書初看時,以為是單純緬懷逝者的療傷小說,隨著往後劇情緊湊的發展,才發現這實際上是不折不扣的推理緝凶小說。作為著者的處女作,不難窺見羅莎蒙德.勒普頓對於本書的雄心壯志,以及其說故事功力之精湛,實在讓讀者驚豔!!
本書採用的寫作方式很特別:是活著的人對於逝者的「對話」(也可以說是「報告」)。記得母親剛過世的時候,我根本沒有辦法排解憂傷的情緒,後來不自覺得在往後的日記裡以母親為對象,開始每天的報告與傾訴-就像母親還在世一般。源於同樣的經驗,以致初讀本書時,我一直有種想哭的感覺!
讓人印象最為深刻之處,在於本書對親人驟逝複雜且微妙的心理刻劃的相當深入,諸如「時間對我再也沒有意義了。時間通常會改變、影響一切,但當你所愛的人死去了,時間卻無法改變這件事,再多的時間也永遠無法改變,於是時間就不再有意義了。……悲傷就是永遠失去了愛。」(頁72-73),甚至在泰絲的喪禮上,貝翠斯想著:「我能留下的,只剩下想念你這件事。那又是什麼呢?刺痛鼻腔的淚水、哽在喉嚨頂端的情緒、比我身軀還龐大的胸口空洞,就是我現在僅有的一切了嗎?愛了妳二十一年,除此之外一無所有。從前我覺得這世界(我的世界)一切都會很好,因為妳是這世界的基礎,這基礎在童年形成,跟著我長大成人-而這感覺將會被虛無取代嗎?虛無駭人。因為我現在已經不是任何人的姊姊了。」(頁238)親人的離去會讓我們理解的世界天崩地裂,悲傷、痛苦之餘,不免開始懷疑時間、愛……的意義-而這是要曾身歷其境的人們才能有的痛徹心扉的體會(當然,我們每個人都會、都將經歷這一段),作者描述的真好、真棒,真讓人不禁跟著文字又崩潰痛哭了一次!
如果活著的人只是一味的活在哀傷、懷疑中,那這個世界應該很快就會末日了,所以我們必須知道:人們絕對是堅強的動物!在分崩離析之後會隨著時間的經過開始拼組對於生命新的理解(不能否認,「時間」在此時又展現「意義」),於是乎貝翠斯在一連串的經歷後明白了:「妳的死雖然讓我失去親人,卻沒有因此削弱我。因為在我每一絲存在裡,妳都是我的妹妹。」、「數十萬筆記憶讓我們相連在一起,那些記憶沈澱成了妳,不再只是記憶,而是形成妳這個人的一部分……」(頁379)這是作者發現的-也是我花了很長的時間才發現的:愛與被愛,並不會因為死亡而有所改變,真正的愛會依附在我們的記憶裡跨越生死的交錯,最終一定能化為綿延不斷地祝福!
逝者已矣!我深信泰絲還有我逝去的摯愛現在一定快樂的活在一個無痛、無病的愉悅世界裡,而我所能做的,是在寄予祝福的同時,加倍地關心、珍惜身邊的人,絕不要再讓自己在將來的某天再次沉溺在失去親人的無限懊悔中而難以自拔!
不負責任的推薦指數:9
備註:
1、羅莎蒙德.勒普頓,天下文化,2011/10/31出版。
2、圖片轉自博客來
(利益揭露:由此連結購買Yahoo!購物中心商品,我會得到回饋金喔!)
(利益揭露:由此連結博客來購書,我會得到回饋金喔!)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