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18日 星期四

[展覽] 霞海城隍在艋舺~值得一看的小展

大家熟知的大稻埕霞海城隍爺也曾在艋舺落腳過!清代從福建泉州移居艋舺的兩大族群,先來的三邑人居於淡水河沿岸及龍山寺的中心區域成立「頂郊」,後到的同 安人奉請霞海城隍爺道八甲庄成立「下郊」,為了爭取艋舺碼頭利益,加上信仰不同,1853年爆發了「頂下郊拚」族群械鬥,同安人敗逃護著城隍爺到幾近荒涼 的大稻埕,沒想到開啟了另一個美麗序曲。

******************************************


在台灣講到求月老,很多人都會聯想到位於台北大稻埕的【霞海城隍廟】--門外一尊金身城隍坐鎮的小廟,看起來雖然不起眼,卻是當地人的信仰中心,後來更因為廟裡供奉的月老紅線牽得出名,來此參拜的信眾更是不斷,所以這兒終年香煙繚繞,好不熱鬧!

但是各位信眾是否知道,霞海城隍原本不在大稻埕,而是位於北部最早開發的艋舺!這次在【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台北市廣州街10號,剝皮寮旁)舉行的小展覽【霞海城隍在艋舺】就是要帶大家去瞭解霞海城隍與艋舺的淵源。
 
 
談起艋舺與大稻埕一定要知道一段先民抗爭的過往--清咸豐三年發生的「頂下郊拼」, 當時艋舺兩大派(由三邑人組成的「頂郊」與同安人組成的「下郊」)為了爭奪淡水河岸碼頭跟貿易權,以至於衝突連連,後來爆發嚴重的頂下郊拼,同安人節節敗退,一路扛著城隍爺逃難到大稻埕另闢落腳處,過程中犧牲了38位先民--而這38位先民後來被封為「義勇公」,供奉於霞海城隍廟內(第6號) 。而這也是當時荒涼大稻埕拓墾故事的開端。
 
原來城隍信仰也是大有典故!

 
台灣的廟只要香火一鼎盛、有了錢,就越蓋越金碧輝煌,然而霞海城隍廟即便香火再旺,即便有加設竹圍鷹架,始終都小小一間,之前我還好奇著:「怎麼不弄大間、漂亮一點呢?」原來,一切都跟風水有關--雞母穴,要保持母雞守護小雞的姿態。而正殿跟偏殿的更是大有來頭的菜刀建築,主要在利商。

歌曲:台北迎城隍/洪榮宏

小時候聽過洪榮宏的歌《台北迎城隍》,只是覺得旋律很中毒,對於詞的內容不甚瞭解,原來台北城隍信仰很有名,而《台北迎城隍》一曲裡所指的就是霞海城隍廟農曆5月13日迎城隍的盛典!而這個民間文化活動,在2010年更被列為台北市民俗文化資產。

 展覽現場有一個小螢幕,播著迎城隍的熱鬧片段。
 
講到台灣廟會,不能少的就是家將文化。而每個臉譜都各有不同的含意,讓人不禁佩服先民的智慧。


 
七爺八爺,我印象中比較常在廟會裡看到的是穿著神明裝的樣子;什家將的七爺、八爺倒是沒看過(?)不過在看展之前,我對於家將臉譜真的也沒啥概念,只是覺得可怕!(囧)經過這次展覽倒也長了些知識,下次遇到廟會慶典,我一定會張大眼睛好好注意!(笑)

【霞海城隍在艋舺】的展覽真的很小,裡頭展示也多以文字方式呈現,但是真的很補腦,尤其在瞭解一個地區過往的歷史、文化,才會真正懂得去欣賞那個地方!這個展覽小歸小,真的值得來一趟,一方面是因為它很長知識;二方面是因為它位於【台北市鄉土教育中心】--這兒很用心規劃,裡頭有很多老文化、童玩,會讓經過那個傳統年代的我們瞬間回到兒時的歡愉,更可以讓沒有經過那個年代的孩子們去體驗沒有電腦、掌上型遊戲機、智慧型手機(那個年代甚至沒有手機)的年代,大家是怎麼單純快樂的活過來!(笑)

我很喜歡充滿古味的艋舺跟大稻埕,或許它們沒有光鮮亮麗的現代化外貌,卻有著濃厚的歷史人文,然而在求新求變的現代社會,這樣的古樸不被多數人重視,所以它們也在時代的洪流裡逐漸消逝!慶幸的是,一直以來都有人在這兩塊可愛又珍貴的土地上默默耕耘,企盼著人們遺忘的速度不要太急、太趕,更希望這充滿人情的風華歲月可以繼續流傳。

最後,我還想要推薦各位朋友參加【大稻埕逍遙遊】的免費活動--每月第一與第三的週日上午8點集合,地點在延平北路225巷慈聖宮廟前,想參加的朋友可以電洽台北霞海城隍廟(02)2558-6146(提前預約的話,可以得到莊永明老師所著的專書及礦泉水一瓶;沒有報名也可以到現場跟著走啦。)。推薦喜歡聽歌的朋友可以參加每月第一個週日由莊永明老師領隊的活動喔!(笑)

不負責任的推薦指數:8

備註:
展覽期間: 2013/06/08(六) ~ 08/25(日) 09:00-17:00 週一休館
展覽地點: 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廣州街101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